2013年7月16日 星期二

給隊長的信



Bibi:

        見信平安,對於這幾天臨時離營的舉動我得先說抱歉,畢竟公司那邊的事情比較強硬是我無能去改變的,還有可能後來的日子我也會斟酌情況離營,小風那邊我不清楚,但是我自己這邊的專題進度卻是有問題了,原本排程好的順序被組員打亂,而我們系主任今年只收了兩組,另外一組理論上應該是會被當,那我們這組就變成他今年度唯一一本成果報告書的情況下,他跟我下通牒了,最糟糕的情況是直接押我在他面前處理,我個人是希望不要,但是畢業專題沒過就是延畢我想我沒機會開那種玩笑(….OTZ)

接著,我想聊聊關於這個計畫的全貌,首先,作為一個團隊,我們基礎的架構是:

領導:負責協調、決策,在緊急的時候應變處理
副手:提供腹案,適時的控場掌握正常的流程與秩序
文書:文宣品與美編製作
活動:配合計畫設計活動以增加與居民互動的機會
攝影:忠實記錄活動當中的每個進程與片段,並盡可能捕捉具有美感的畫面
財務:管帳,預估各項可能開銷
器材:整理與保管器材

而除了我們內部的分工外,因為這是一個競賽所以我們合理的還會有兩種外在因素影響這整個局面,分別為助力與評分者,這兩個解釋起來就簡單多了,助力的部分便是指導老師們(老蔡、方達)與水保局台東分局、永福部落;評分者則是水保局總局與固定時間查勤的小隊輔……就這部分來看,我們其實跟其他團隊都差不多,甚至因為我們地處偏鄉而被總局有所特別關照,或者老師的經驗談我們有所勝出,但我們相較其他團隊最不足的部分是「共識」,這缺乏共識不是說我們團隊不好、不合作、不和平……而指的是──面對一項事情的時候,我們無法快速地找出正確的路。

還記得老蔡常說一個團隊最重要的是什麼嗎?他說,是包容。

我知道或許大家心中都會有些小問題,而我也不例外,或許只是牢騷,但對於我們團隊每日運營的開會流程部分我覺得可以不要怕麻煩的再細部下去,畢竟開會時間目前我們都可以視當日精神狀況作微調,每次的檢討會目的是為了不重蹈覆轍,而行前會則是要預想每個可能發生的狀況來執行討論,不要讓任何意外影響到明天的活動,但在這方面我們貌似有些薄弱,檢討的部分雖然有檢討,但是細節並不詳盡,另外則是在行前會,每次都像在趕火車般的提提明日可能要做的工作,卻也沒有發配下去每個人該做的職務與狀況,這部分我覺得可以再加強,這是我們團隊的問題嗎?不,我相信每個人都沒有問題,只是缺少了很多很多經驗,而在分工的時候又不能掌握每個人的長才去各個擊破罷了。

這個計劃的操作模式有很多種,別組會有別組的不同而我們也不必比較或對照,因為他們有的我們不一定有,拿春日來說好了,至少在族語的部分我們就會得沒比他們多,但這卻不一定是我們的弱項,我們應該照著自己隊伍的獨特性,於是我簡略的只將這計畫分成兩種模式──「得獎」與「不得獎」。按照老蔡的說法其實很簡單,永福靠山面海,純樸又寧靜的特色便是台東後山淨土的最佳寫照,而我們其實要做的也不多,只是將他們的傳統包裝過後展示展現給更多的人來看來理解,其實永福這麼美。

原本順著計劃進行的部分,我們也完成了第一階段的社區閒置空間彩繪──「與居民一同點亮慕樂諾斯」活動,接著下來便是蒐集風土民情的民俗誌與部落廚房的設計,這是我們較為大項的課題,其他細項包含資料整理後的出版品與周邊商品的研發設計一如鹽()續瓶與初級加工的特色農產包裝外銷,分割系向來講,其實我們剩下的任務就是很簡單,每天藉著空閒時間拜訪村落耆老,與設計些許部落廚房與其他周邊的包裝底稿。

部落廚房的部分由於地主收回,我們勢必得找尋一種變通的方式,其一則是如你所說,做些活動式一如圍籬與些許簡單的布置讓村落在將來有地方可以重新申請建置的時候方便處理的道具,另一方面,就是乾脆捨棄,變成部落風味餐點的設計,提供部落居民對於他們的風味餐「精緻」的概念,這點當初並沒有在計劃書上提的很明白要實體還是虛擬,於是我們可以斟酌情況選擇。

而在初級產品加工的部份則是可以去問問蔡班長、執行長跟翠霞姊,到底有什麼是我們可以現在就開始鋪陳的,而非等到後來比較趕的時候造成許多不必要的困擾,包裝的設計不能急,但是卻能夠慢慢的把想法畫出來(不特定一個人,可以大家都畫在揉合成最終的結果),一步一步地把瓶子與外盒每個角落思索靡遺,我相信我們一定都能做得很好很好。

剩下的,我覺得就是該強調我們團隊的獨特性,老師的那句 slogan 很明白的點了──「因為有夢,所以努力,因為有夢,所以堅持;別人有的,我們不一定有,因為我們堅持做自己。」我們在社區最少也會住四十幾天,且很在地深耕的隨著居民們上山砍竹撿柴,下海撈魚收網,屋外日日起火的大灶是我們與土地最親的表徵,我們在社區生活,我們不是外人,是社區當地的年輕人……這些,都是我們可以強調的部分,因為這些體驗是只有「我們」才會領悟、接觸、碰靠得到的全部,而不是追著去年或今年看似比較完整或傑出的團隊去做一樣的事情。

另外我跟小風這邊可能可以提供的服務,其實說白了,如果離開了方便的網路與效能良好的主機外,幾乎只剩單純的體力活,跟長年的社團經驗(不過有沒有人聽我就不知道了),或許可以提供些美工,或者是些許文字整理,但我們的長才與強項,卻都被湮沒一如其實我當初都有在預算在適當的時機提出,如果我們要做些出版品,其實不必跨縣市一間一間印刷行去問,而可以透過我認識的出版社來協助印製,甚至找些知名的作家來寫序拔之類(畢竟都認識,私相授受一下大家都還可以接受)……在網路行銷的方面,在 Mozilla 的工作讓我認識了不少人,甚至到境外的美國、日本、馬來西亞、越南與中國等地,我也有些說話份量不錯的朋友可以廣為宣傳,讓更多人看見我們的生活,看見那些純粹的感動;而如果經費不足以印刷,那我們也可以提供架構網站的服務,跟執行長討論過,其實可行性是相當大的(以著現有的架構我們將之增減排列與製作一個好管理的後台系統),將我們的紀錄上傳到一個 website,透過生動的文字與圖片,將永福行銷出去,將我們行銷出去。

而最後,我覺得我們必須思索的是──到永福,我們的初衷是什麼?得獎?還是因為感動而回來這部落,期待真的能與耆老們學習那種自古自古傳承下來的文化精神,學習那些謙卑地對萬事萬物匍匐,真實真正地用身體去貼靠大地、浸入海洋的「生活」?或許我們該重新討論,得獎到底是目的還是附加效益?之於我本身,就是來體驗生活與土地,得不得獎當然不會有太大的差別,畢竟我的履歷表早已寫得滿滿,但是之於團隊每個人到底是怎麼想,又想怎麼做,我想這就需要大家自己思考,不要被眼前的迷霧遮住,而是該看清楚真假虛偽。

我們沒比別人差,以前不會,以後也不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